隧道干燥室的干燥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湿度制度、干燥介质的流等。要调整隧道干燥室的干燥制度,就是要调整干燥室内的温度、湿度、介质流速、零压点位置等与干燥密切相关的参数。
一、调整干燥介质温度
干燥介质的温度是表示干燥介质带走水分能力的标志,干燥介质温度越高,带走水分的能力越强,坯体脱水速度就越快,隧道干燥室的生产效率就越高。但干燥介质的温度也不宜过高,如温度过高,带走水分的能力太强,会造成坯体表面水分蒸发太快,而内部水分移动速度小于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这样,一方面坯体表面收缩大,而内部收缩小,造成内部对表面产生张力,当表面强度小于此张力时,坯体表面就要开裂。另一方面,表面干得快,表面的水蒸气压就要降低,表面蒸发速度减慢,延长了干燥时间,降低了干燥室的生产效率。
如果采用较高温度、较高湿度的干燥介质用于干燥坯体时,因为坯体具有较小的湿度梯度,坯体不但不易开裂,而且干燥速度还可以加快。所以,要提高隧道干燥室的生产效率,就要控制隧道干燥室中介质的湿度,特别是临界点以前的湿度,要使其脱水能力适中。而到临界点以后,采用高温、低湿的热介质对坯体进行干燥,这样反而可以提高隧道干燥室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