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平台
标题:
制砖原料的性能要求和专业技术词汇
[打印本页]
作者:
砖瓦客服
时间:
2022-2-15 11:58
标题:
制砖原料的性能要求和专业技术词汇
制砖原料的性能要求和专业技术词汇
1b4f6bd0933586a3b8691c005f0494e3.png
(820.21 KB, 下载次数: 30)
下载附件
2022-2-15 11:57 上传
一、原料和泥料 原料是统称,即对用于造砖的煤矸石、页岩、粘土等物料的统称。泥料顾名思义是指破碎后加水搅拌成为湿料、准备用于生产砖坯的原料。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根据工序把陈化库之前的料称为原料,而把进入陈化库以后的料称为泥料。
二、原料的两化 熟化和陈化称为原料的两化。原料开采出来自然堆存过程中通过日晒雨淋使其部分理化指标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熟化。原料经过破碎和粉碎加水后在陈化库内使其进一步进行改性的过程称为陈化。
三、泥料的两性
干燥敏感性和塑性称为泥料的两性。干燥敏感性用于衡量砖坯干燥的难易程度;塑性用于衡量泥料成型的难易程度。
1、 干燥敏感性
坯体在干燥过程中产生开裂的倾向性,叫做坯体原料的干燥敏感性。坯体的干燥敏感性用干燥敏感性系数K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W初-W临 K=———————…………………………(1) W临式中:W初——试样的成型含水率(干基); W临——试样的临界含水率(干基)。 G1-G0因为: W初=————×100%……………………(2) G0 G2-G0 W临=—————×100%…………………(3) G0 式中:G1——试样初始质量,kg G2——干燥收缩基本停止时试样质量,kg G0——干燥至恒重时试样初始质量,kg
将(2)和(3)式代入(1)式,即得: G1-G2 K=———— G2-G0
干燥敏感性高的原料(或坯体)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反之不易出现裂纹,因此,干燥敏感性低的砖坯可以采用较快的干燥速度,即干燥时间可以缩短些。
根据坯体干燥敏感性系数K,确定干燥周期:
干燥敏感性系数(K) 干燥周期(h)K<1 h=12~20K=1~1.5 20~26 K=1.5~2 26~32K=>2 32~48
注意:干燥敏感性系数超过1的原料,干燥过程中裂纹几乎不可避免;通过调配原料使混合料敏感性系数降低是最好的工艺方案,后续解决方案投资大操作困难。
2、泥料的可塑性
经过加水搅拌的泥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任意改变其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当外力移去后,又能保持已改变的形状,泥料的这种性能叫做可塑性。
可塑料性的高低可用塑性指数表示:高塑性指数泥料的塑性指数:>15中塑性指数泥料的塑性指数:7~15低塑性指数泥料的塑性指数:<7
粘土塑性指数较高,一般在10-15之间,甚至有超过18-20的;页岩塑性指数居中,一般8-15之间;煤矸石的塑性指数偏低,一般为7-10,但东北、西北等个别地区有些特殊煤矸石塑性指数最高能达18~20。为了既能保证成型的需要,又能满足工艺要求,一般选用中等塑性的原料制砖。如果粘土、页岩塑性指数偏高,可以掺入部分塑性指数较差的煤矸石或粉煤灰来调节,塑性较差的原料称为脊性料。如页岩或煤矸石原料的塑性指数过低,则可采用增加其泥料的细度或掺入适量的高塑性粘土或页岩等措施来调节。
3、敏感性和塑性的关系
一般塑性指数高的原料敏感性系数都高。
内容来源于百度
欢迎光临 砖瓦平台 (http://app.zgzw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