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平台
标题:
如何发挥隧道窑的先进性
[打印本页]
作者:
砖瓦客服
时间:
2022-3-7 12:07
标题:
如何发挥隧道窑的先进性
如何发挥隧道窑的先进性
d0e99c0fc3942290879e62e22216499f.png
(1.06 MB, 下载次数: 23)
下载附件
2022-3-7 12:05 上传
1、“静态密封”和“动态密封”缺一不可
隧道窑的窑车上下气流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影响的。如果预热带窑车上面负压过大,则会从砂封、窑体、窑车端头等不严密处吸进大量冷气,这些冷气入窑后带来的害处是:
①导致气体分层,加大窑内上下温差(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使得窑车坯体预热不足。
②吸入的冷气被加热,增加热能消耗。
③增大排烟风机的负荷,削弱了对窑道的抽力,从而也削弱了窑的生产能力。如烧成带和冷却带正压过大,造成火焰或热气下窜,车下温度升高,导致窑车金属部件变形,开裂、窑车轴承润滑油结焦,窑车运转不灵活,增加推车机负荷,甚至导致窑体损坏事故。
为了使隧道窑保持正常运转,就必须使窑车上下分隔开来,尽量减了互相干扰。办法有两个:
①加强曲封、车封、砂封,在窑车下适当部位设置一道或多道挡板,可称之“静态密封”。
②实行窑车上下均压,造成窑车上下压头对抗。也就是说,在窑车下创造一个与窑车上相近的压力曲线,使窑车上下压差趋于零,可谓之“动态密封”。“动态密封”一般借助于风机作用,它能有效地阻止烧成带、冷却带的火焰或热气下窜,同时也可以避免预热带从窑车下吸入冷空气到窑车上面。
2、高度重视砂封作用
自1751年发明隧道窑之后,长达近130年时间未能实际用于生产,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没有解决窑车上下空间分隔的密封问题。直到1880年发明砂封后,隧道窑才得到实际推广应用,可见砂封对于隧道窑应用的重要性。如果砂封槽缺砂、砂封槽损坏、甚至有的不设砂封槽,它必将造成窑车上下窜气。有的部位冷气上窜,使窑内温差扩大,底部制品欠火;有的部位热气下窜,使窑车金属构件烧烤变形和窑车轴承润滑油烤焦。故要求沙封槽每10-15天加砂一次,砂面高度不得低于窑车沙封板下边缘50-60mm,采用的砂子是粗颗粒(5-7mm)占30%,细颗粒(无尘)占70%。
3、防止检查坑道堵塞
检查坑道的作用:
①存放漏至车下的煤渣、碎砖等;
②便于检查和处理事故;
③平衡窑车上下风压。根据通风量等情况的需要,可在合适的部位设置挡门、挡板,但不能全部堵塞。否则,无法下人清渣和处理事故,同时车上热气会大量流窜至车下,损坏窑车。要求:燃煤隧道窑的检查坑道每隔15天左右清渣一次。
4、热窑车淋水不可取
有的砖厂采用隧道窑一次码烧工艺,因湿冷坯体码在干热窑车上,底层坯的底面被烤急剧失水收缩,造成开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在窑车面上淋水。这种做法不仅增加热耗,且窑车面在高温和骤冷的反复作用下,耐火衬砖的寿命大大降低。显然此法不可取。最好的办法是增加窑车数量或风冷降温,让它冷却到一定程度再使用。
内容来源于百度
欢迎光临 砖瓦平台 (http://app.zgzw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