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弄虚作假!多家建材企业被环保督察通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2 13:04
  • 签到天数: 14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771

    主题

    3434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客服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222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的23起典型案例中,15起直指建材行业“批小建大”乱象。在国家严控“两高”产能的政策背景下,企业通过“补票式”产能置换将违规产能合法化,地方政府则以“灵活执行”为名大开绿灯。这场数字狂欢背后,是行业转型的深层矛盾与监管体系的脆弱性。
    典型案例,产能置换乱象触目惊心
    一、贵州省黔西南州
    1.贵州晴隆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线问题:窑径4米,批复产能2500吨/天,实际产能超批复。
    2.贵州荣盛(集团)建材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窑径4.8米,批复产能4500吨/天,实际产能超批复。
    二、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昌都市4个水泥项目
    问题:批复产能合计255万吨/年,实际建成产能超41.2%(约360万吨/年),存在“批小建大”问题。
    1.昌都某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一期和二期实际产能均超批复,分别从60万吨/年增至90万吨/年,窑径偏大。
    2.西藏开投海通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批复产能60万吨/年,实际建成90万吨/年。
    3.八宿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批复产能75万吨/年,实际产能90万吨/年,需通过减量置换补充15万吨产能。
    三、四川省攀枝花市
    1.攀枝花瑞达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核准日产2500吨,实际窑径4.3米,日产能达3600吨(超44%)。
    2.攀枝花瑞峰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核准日产2500吨,实际日产能3000吨(超20%)。
    四、山西省晋城市
    1.晋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以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名义报建,实际建成日产3000吨生产线,需通过产能置换补齐500t/d差额。
    整改措施:2022年山西省工信厅批准其通过出让山西鹏泽建材有限公司的产能指标进行置换。
    五、山东省
    1.枣庄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原计划新建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但实际利用产能置换政策保留济宁山水水泥的产能指标,存在“借置换之名保留产能”的争议。
    2.济宁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生产线问题:原计划将日产2500吨熟料产能出让至省外,但因项目终止,最终产能指标转移至福建永定兴鑫水泥项目。
    六、黑龙江省
    1.齐齐哈尔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问题:产能置换政策执行不严格,多次变更置换方案拖延整改,甚至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8条水泥机立磨生产线作为置换产能。此外,虚报佳木斯分公司产能(700吨/日上报为800吨/日),导致长期违规生产。
    整改措施:2021年通过产能置换补齐差额,取得生产许可证,并完成环保设施改造(如窑尾除尘、脱硝装置升级)。
    七、江苏省
    1.常州溧阳市东方水泥有限公司
    问题:企业因经营问题于2017年停业关闭,但溧阳市工信局2021年上报不实材料,谎称其因规划调整需迁建,试图违规新建生产线,省工信厅审核不严通过方案。
    整改措施:撤销迁建方案,拆除原企业设备,确保产能不再用于置换。
    2.溧阳市计划搬迁5条熟料生产线
    问题:2021年计划在绿色建材产业园新建2条10000吨/日生产线,因未批先建被中央督察组通报后撤销。
    八、河南省
    1.新乡市振新水泥与河南世纪新峰水泥合并项目
    问题:违规将产能减量替代弱化为等量替代,合并建设5500吨/日生产线,涉嫌规避政策。
    九、江西省
    1.某水泥公司产能重复替代问题
    问题:上报替代产能不实,2021年实际生产熟料157万吨,远超合法产能,整改滞后。
    2.九江市德安县、濂溪区
    问题:多个水泥项目未批先建甚至投产,对限制类产能把关不严。
    十、湖南省
    1.怀化市辰溪8000吨熟料生产线
    问题:在省内产能过剩情况下违规接受外省产能置换,被中央督察组叫停建设。
    2.怀宁上峰水泥有限公司
    问题:矿山未按“边开采、边修复”要求落实生态修复,废弃采场长期未治理。
    整改措施:重新编制修复方案,完成边坡修整、覆土复绿等工程。
    十一、广西壮族自治区
    1.产能置换冲动强烈
    问题:“十四五”期间从全国18个省份置换水泥产能,12个在建项目熟料产能达1734万吨,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十二、湖北省
    1.大冶市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滞后
    问题:华新水泥(大冶)和大冶尖峰水泥未按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整改进展:2024年两家企业基本完成无组织排放改造,华新晋升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
    十三、安徽省
    1.怀宁上峰水泥矿山生态修复滞后
    问题:矿山未按要求开展生态修复,废渣倾倒未处理。
    政策收紧下的“猫鼠游戏”,产能置换何以沦为违规工具?
    2024年修订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试图以“自曝家底”倒逼行业规范,却意外揭开了企业长期存在的“批小建大”潜规则。面对争议,业界分化成两大阵营:“技术派”称技改升级提升生产效率,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例如,某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实现单位能耗下降15%;“监管派”称,超产本质是钻政策空子的“产能泡沫”。
    一业内人士表示,“这本质是钻政策空子的产能泡沫!”广西“十四五”期间置换产能达1734万吨,是“十三五”的2.9倍,但市场需求增速不足5%。当技术突破撞上产能红线,如何区分“真升级”与“假扩张”?此前政策以窑径、备案天数等静态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显然难以适应动态的技术迭代。
    另外,部分地区对“批小建大”采取灵活处理,允许企业通过退出低效产能补齐差额;而另一些地区却严格追责,要求违规项目停产整改。这种差异导致部分企业“跨省套利”,加剧了市场不公平竞争。
    产能过剩的多米诺效应: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代价
    如今市场恶性竞争,违规扩张的代价已蔓延至全产业链。怀宁某水泥厂矿山废渣堆积如山,修复工程滞后超三年;四川攀枝花两家水泥厂超产导致三年累计超排氮氧化物248吨,地方监管部门却将其列入环保正面清单;广西产能置换冲动引发价格战,区域水泥价格下跌22%。甚至不远千里“南料北运”,将过剩产能“倾销”至东北市场。全国熟料产能利用率已触及50%红线,结构性过剩危机一触即发。
    内容来源于百度
    关于app的问题都可以反馈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砖瓦平台.  

    GMT+8, 2025-4-4 06:16 , Processed in 0.04638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