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产] 烧结砖成型裂纹的产生和防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7

主题

508

帖子

45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5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一)由于芯具调整没有到位以致挤出泥速不匀容易造成的剪刀口、月牙形等裂纹。
内外不同的泥流速度不仅使泥条沿前进方向被拉裂分层,层间气、水相对积聚,造成实心砖坯的螺旋纹、S形纹和空心砖分层,还会造成坯体中部密实,边部疏松。密实的含水较少,干操收缩就少;疏松的含水较多,千嗓收缩也较欠。当两者的收缩率之差超过了泥料的弹性系数(1%~2%)时,将拉裂坯体。空心砖壁薄体弱,这一情况尤为突出,剪刀口裂纹就是因泥流速度不匀而造成的干燥拉裂的典型。

剪刀口裂纹多出现在干燥后砖坯大面的中肋附近,裂纹可达4mm宽1OOmm长或更多。位置多从中肋孔角干燥的迎风面开始。

这种砖坯孔洞垂直静置常在1~3个小时后,朝上的顶面中肋孔角就开始出现裂纹。条面向下孔洞水平放置的砖坯,在底下的条面还基本没有收缩的情况下,顶上条面的长度迅速由246mm缩短至241mm~242mm,可以明显看出砖坯大面成为上短下长的梯形,几个小时以后,也同样出现剪刀口裂纹。这就是因为泥料在挤出时中部太快以致砖坯中肋及大面中部泥料比边部挤得更紧,更密实,含水更少,干燥收缩也少。这样一来,干燥时,两边要多收缩,中间顶住不许收缩,就只有拉裂了。

这种速度差还可能造成边部泥料不足,把条面或某一个孔的侧面拉出如图所示的分布均匀的月牙形裂纹。

有时,这种月牙形裂纹也会出现在某一条肋上,则说明该处泥料不足,当局部泥料不足的情况并不十分严重时,将在制品出窑后在该处出现均匀分布的弧形细线裂纹。

这类干操、焙烧后才开始出现的裂纹必将给生产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预防为主,在挤出成型阶段就及时发现;确实弄清,正确解决,把损失消灭在发生之前。

既然它们都是因为挤出断面的泥流速度不匀,我们就应首先看是哪一部分快,哪一部分慢,相差多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使其基本一致。即找出部位,查明原因,疏堵结合力求平衡。

在生产多孔砖或空心砖时,合理制作芯具,利用其相关零件调整各部阻力,使泥流挤出速度尽量达到基本平衡十分关键。

泥流速度不匀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下、左、右不匀:这是机头、机口、芯具和螺旋绞刀的中心线没有对正,常把机口往泥流速度较快的方向娜动一点即可。
(2)中间速度快:这是最常见的,可以把快的地方换个较长的芯头,慢的的地方换个较短的芯头,或在较快的地方的芯头后面套一个大螺帽以增加阻力,减慢泥速。还可以在大刀片的中间两侧分别焊上一块三角铁,把泥流分向两边。如果焊上以后中间泥速太慢则可以把三角铁磨去一点,如还嫌泥速快,可再堆一层电焊。
(3)两根肋的交点出泥快:可以在该“十字路口”处顺泥流方向焊一根长度不超过芯头小端的分流柱,把泥流分向两边,如果焊上以后该处泥流太慢,可以把分流柱割短一点,直至泥速基本平衡。
(4)只某一根肋的速度快:可在这一根肋两边的芯头对着肋的表面(斜面)焊要上1~2条宽约4mm~6m,高约lmm~3mm的焊道,以阻止泥流快跑,如焊了以后该处泥流太慢,则可把焊道磨掉一点,直至泥速平衡,
(二)由于孔形、芯头不合理造成制品孔角应力集中产生放射性裂纹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矩形孔多孔砖上,因为其孔小,四角没有倒圆或倒圆的半径太小,而造成的应力集中。

由于其角度越小,应力集中越严重,锐角的应力集中现象就比钝角严重得多,和同一角度的圆角半径越大,应力集中现象越小,烧结多孔砖国家标准中对孔的圆角没有具体规定,所以在生产矩形孔多孔砖时可以在保证孔洞率大于25%条件下把矩形芯头的两端的平头改为半圆形头,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隐患。

(三)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裂纹;

如湿坯码得太高,底层坯受不了产生压裂,干燥时叠压处不通风,脱水慢,收缩也慢,迎风面干得快,收缩也快,在其交界处产生拉裂、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少码几层,降低成型水份,提高坯体强度来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砖瓦平台.  

GMT+8, 2025-2-24 07:03 , Processed in 0.04939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