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不干! 一是温度 二是送与排的点 三是送与排的量 在烘干过程中裂,原料,机器,烘干方式。 总结一句话:水份向前走,不超过6-15 米,根本不会塌,只要不超6米排出,就是烘不干也不会倒。 关于塌坯: 无论是低温塌还是高温塌,大致分为淋塌、疑露塌、潮塌、软化塌,罪魁祸首只一个“烘干程序不对”,程序走对了没有塌坯一说,供热程序供热过大或供热梯度过大,或供热不到位,其次是排潮与供热程序不匹配,不该供大的供大了,该供大的而力度不够,或因风压不够供不到位,或供的前后温差过大等而产生。 1、凝露塌坯 冬季里受外界气温低的影响,在机房里存放的砖坯自身温度也低。湿凉的砖坯装入干燥窑后遇到潮热的气体,容易转化成水滴,分布在砖坯上,水滴由砖坯的表面向内部渗透,当水滴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候就造成了坯垛倒塌。这类塌坯多见于集中式排潮的干燥窑。 有过凝露塌坯经历的朋友明白,同一条干燥窑,相同的操作办法,其它生产条件基本一样,天气暖和时候正常,冬季来临才出现塌坯现象。原因在于砖坯在冬季里变得冰凉,刚装入干燥窑里就遇到又热又潮湿的气体,如果把容易塌坯的车位温度、潮气浓度降低一点,塌坯问题就缓解了。另一个方案是把塌坯前的两三个车位温度提高点也能控制倒塌,具体办法要看自己的干燥情况而定。
2、加热不当倒塌 有的干燥窑加热梯度混乱,在第一个到第八个车位侧下部的加热口供量就偏大,有的加热口砌的还密。刚装进干燥窑的凉砖坯上来就是高温大风,造成坯块很快变软、变脆,不久后就倒塌了。这要调整加热口,用砖或者石棉堵塞过大的出热风口,形成逐步有梯度的加热,当砖坯脱水到一定程度了在提高加热量。 过密的加热口 有的加热口在进坯那头的数个车位没有热风吹出,或者仅有微量一点,这样前几个车位几乎没有烘干效果。坯车移动到后面遇到高温就倒塌了。
3、闷热塌坯 有些干燥窑加热系统与排潮系统不协调,砖坯加热后不能及时排走产生的潮湿气体,雾霾滚滚的滞留在个别车位流动缓慢,从而闷塌这个部位的砖坯。这类塌坯多见于排潮风机或者排口布局不当,有时候排潮风机跳闸停转,送热风机仍然正常运转,时间长了也会导致砖坯倒塌。 4、滴淋倒塌 轴流的排潮风机直接朝上安装在干燥窑的顶部,天气寒冷时候风机以及烟囱外壁没有缠绕保温材料,含有高浓度的潮湿气体往外排放时候碰到冰凉的铁质烟囱壁,有部分的气体转化为水珠滴下,淋塌了坯垛。 做好烟囱外部的保温工作后,还要引导滴下的水珠,使其流向干燥窑的外面。 各个干燥窑塌坯的原因繁多,各不相同,仔细观察了解清楚毛病在哪里,治理起来就有了基础 关于哑音: 一般分为机械哑和程序哑,说原料哑那是一种开脱卸责,不存的事。机械哑因泥流泥速不一致或因陈化不足粒径和水分分布不均而产生内裂,以及干湿交替引的吸潮产生的内部结构破坏,导致密实度和强度的降低而发的。程序哑是指升温梯度和脱水速度与原料属性要求不匹配,急烘、返潮、温差过大、二次吸潮对坯体内部结构的破坏而产的内裂,致密性和強度的降低产生的 泛白与泛霜的问题: 就泛白与泛霜本是牛马不相干的两个问题,泛白是指原料盐分淅于表,尤以含铝(一般含量为10一20%)为主的铝盐,通过控制烘干升温速度和脱水速度的手段,使其与水分溢出速度与盐分渗透的速度大体同步,把盐分带到砖体表面使砖发白,不会造成品质问题。 而泛霜是含钙含镁过高,含钙高不宜做砖,主要以含镁(3%以上就易出问题),生成的硫酸镁,对品质造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