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产] 走出对烧砖隧道窑认识的误区-重焙烧,轻码窑(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7

主题

508

帖子

45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11:58: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重焙烧,轻码窑(坯)认为“砖是烧出来的,不是码出来的”。

某生产普通实心砖的烧结砖厂,码窑密度超过340块/m3,坯垛两侧码四压四,“才平稳”,坯垛前后一直码到窑车两头的边缘。在窑内,相邻两窑车坯垛下面3层砖坯,紧密接触。内掺达到420kcal/kg,成品砖打断后可见砖的表层3~4mm烧成红色,中间由青灰至黑色,搓一下黑心,并不染手。

坯垛与窑墙的侧隙及顶隙少则100mm,多的达250mm以上。窑车上的砖垛,不论从前后看还是从左右看都是向中间“靠拢”成山字形。砖坯既没前后对正,更没左右看齐,砖坯直放、歪放、斜放都有。

俗话说:“七分装码,三分焙烧”,这是因为砖坯一旦码好推进窑内,码得是否平、稳、直、正、火路畅通已成定局,烧窑工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改变现状,顶多利用哈风闸进行“微调”,而坯垛装码时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焙烧。

砖坯码得密,能够通过的风量就少,反之能够通过的风量就较多。码窑密度太大,风都走不动煤就不可能氧化燃烧,反之,通过的风太大,把热量全吹跑了,火就烧不起来;砖坯码放时做到了前后对正、左右看齐就火路畅通,反之,火的前进就十分困难。


砖坯码放时,其外表面越是充分暴露,砖坯里的燃料和空气接触的机会也越多越容易充分燃烧,燃料发出的热量也越多。反之,有热量也发挥不出来,如果相邻两块砖坯紧密接触,其接触面风根本进不去,燃料更不可能足氧燃烧,出窑产品出现“大黑脸”,并严重降低热效率;砖坯码放得不平、不稳、不直、不正,窑车运行中容易“倒坯”、“垮砖”,至少也要把底层砖坯压裂、拉裂;须知,煤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否则,是烧不起来的。

实验表明:1kg标准煤在足氧燃烧时生成的全是二氧化碳,发出的热量为7000大卡,而在缺氧状态下燃烧时,生成的全是一氧化碳,只能发出约1200大卡的热量,相差5.88倍。在实际生产中,完全足氧燃烧和完全缺氧燃烧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火电厂的粉煤灰里也还有一定的发热量,炼焦厂炼焦时也有少量的煤化为灰烬。

我们的任务是,让我们所使用的煤尽可能多的足氧燃烧和尽可能的不要缺氧燃烧,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这全靠坯垛码放得疏密合理,火路畅通,风量适度,砖坯又尽可能多的外表面能和空气直接接触,并做到平、稳、直、正、垛不倒。

遵循码窑的四项基本原则:
1、合理的码窑密度:码窑密度指每m3窑室空间码放多少块砖(普通实心砖),较为合适,实践证明吗窑密度宜为230~260块普通实心砖/m3。对于多孔砖和空心砖由于本身有孔洞,多少有点通风能力,在折标计算时可上浮1~2成。
2、足够的通风面积:指坯垛垛与窑墙的侧隙和窑顶的顶隙,以及砖坯之间所留的空隙的当量通风面积之和应不小于窑室横断面积的35%。
3、适当的风量分配:在窑炉中火还具有以下的特性。
向中间集中的倾向:众所周知,煮饭时的锅巴都在锅的中间,砖瓦焙烧窑炉是把火炉放平了使用,所以坯垛往往是中间温度较高,升温较快,中火也跑得快。
向上飘的特性:都知道,在自然状态下,火焰是往上冲的,这是因为热空气较轻,轻上浮,反映在窑里则是面火跑得快,底火跟不上。码窑越高这一情况越严重。
向空隙大的地方跑,高速公路车跑得快,羊肠小道走也走不动,砖垛与窑墙和窑顶的间隙大是“高速路”较多的风送此通过带走的热量也多,砖坯之间的缝隙小,风走不动,能通过的就少,带走的热量也少,所以在窑上往往是中间火快,两边跑不动。而且两边窑墙要散热,吸热就更加大了中火边火的速度差。
这全要靠码窑时合理地调整断面砖坯装码形式,留出纵横风道使各部位所通过的风量恰如其份,如:断面中部留出若干纵向风道,使坯垛中部也有“高速公路”,引导风在纵两边侧隙多跑的同时,也往中间多跑一点。而且中间留出的通风道没有砖坯,也没有内燃煤,想高温也高不起来。中间留出的通风道的宽度约为两边侧隙的宽度之和。较宽的窑室留一个通风道显然不够,要多留几条,一般每间隔1~1.5m就可以留一条纵向通风道。
必须注意的
一是这些通风道应左右对称,否则两边火速不一;
二是所有通风道宽度之和,应不小于砖垛与窑墙侧隙之和;
三是只允许中间通风道的宽度略大于其余的通风道。
在窑车上的坯垛除必须留有纵向通风道以外,还必须留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横向通风道,这是因为窑内所产生的烟气和干燥砖坯的水汽在到达哈风时都要转个90°,从窑墙两侧的哈风口进入烟道,排向大气,如果没有横通风道,这些烟气、水气如何通进入窑墙上的哈风口呢?横向通风道的另一个作用是减小断面温差。这是因为风在通过砖垛时被挤压在砖坯之间的缝隙里,走出坯垛体积自由膨胀,互相混匀,才进入下一坯垛,这样一来,前一个坯垛的断面温差就不会影响下一个坯垛了。码坯时还应在窑车两头留出不小于100mm宽的空间,不码坯,这样不仅安全,而且相邻窑车的接头就自然形成了一条横向通风道。
4、最大的传热面积:在砖瓦焙烧窑炉中,热量传递有三种形式,即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坯体本身的热传导。其中,对流传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窑炉在工作中,冷空气从窑尾进入窑内,吸收了冷却带、保温带砖体中散发的热量,砖体降温,空气升温,并向焙烧带前进,在焙烧带炽热的空气使坯体中的煤剧烈燃烧,并与砖坯同步升温后到达预热带、干燥带,把所携带的热量移交给砖坯,使砖坯升温脱水,热空气则逐步降温和携带着砖坯中蒸发出来的水汽,排入大气。
这种热交换是依靠流动的空气和砖(坯)体表面直接接触来完成的,其接触面积越大能传递的热量也越多,人们在寒冷时常倦缩在一起,为的就是减小和冷风的接触面积。辐射传热则是依靠冷热不同的两个物体面对面时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一块烧红了的铁板,如果正对着它的大面感到热浪滚滚,但如果正对着铁板的一个棱面就没有那样热了,所以砖(坯)大面对大面时,辐射传递的热量也最多。把砖坯悬挂在空中,六面都可以传热效果最好,但在实际生产中,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在码窑时应尽量把它最大的面暴露在空气中,相邻两砖坯之间最少留出15mm的缝隙,以便通风,那种大面紧密接触的码法实不可取。
为了落实上述码窑的四项基本原则,码坯时必须做到:
一、码窑密度控制好,中稀边密更好烧。
二、侧隙千万不能大,纵横风道应确保。
三、(窑车)两头脱空很重要,两车接头有风道。
四、平稳直正垛不倒,火路畅通产量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砖瓦平台.  

GMT+8, 2024-11-27 01:31 , Processed in 0.09355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